三年多前的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劉店鄉(xiāng)張莊村,入夜后僅有零星的幾盞路燈,村民出門要打著手電筒。而如今,水泥路兩旁和村文化廣場裝上了路燈,村民出行方便了不少。這一改變,離不開人民日報社駐張莊村第一書記孫德庚的努力。 “以前天一黑,大家就不怎么出門,現(xiàn)在到了晚上,村民在文化廣場跳舞、打籃球,熱鬧得很。”張莊村村民張紅愛說。 孫德庚初到張莊村,就著手協(xié)調資金安裝了300余盞路燈。后來,為振興張莊村,孫德庚與村“兩委”制定了《虞城縣全面推進鄉(xiāng)村振興示范村——張莊規(guī)劃圖(2022年至2035年)》,修通“斷頭路”、修繕張莊小學的校舍和操場、新建張莊村衛(wèi)生站和標準化公廁、為每個自然村安裝直飲水機…… 此外,張莊村還常態(tài)化開展文明家庭創(chuàng)建活動,每年對優(yōu)秀共產黨員、好公婆、好媳婦、“十星衛(wèi)生戶”等進行表彰。建起日間照料中心、兒童樂園,為80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午餐,每月為壽星定制蛋糕。“村里像個大家庭,日子越過越暖心。”張莊村老人張格榮說。 暖心還不夠,要富民。張莊村瞄準特色農業(yè),發(fā)展苗木和黃金梨種植、面粉和食品深加工、食用菌種植等產業(yè)。并流轉600畝土地,建起了冷庫及相關設施,村集體經濟年增收20萬元,帶動周邊200余名村民務工。 為拓寬農產品銷路,張莊村還建起了優(yōu)質農副產品展廳等,組織20余名本地“網紅”走進張莊村直播帶貨,將村里種植的黃金梨、生產的手抓餅等賣向全國。“去年一場直播賣了3萬公斤梨,供不應求。”張莊村村干部朱其新說。 經過這幾年的發(fā)展,張莊村集體經濟收入從零躍升至年收入80余萬元,并榮獲“河南省文明村鎮(zhèn)”“河南省生態(tài)村”等榮譽稱號。 “鄉(xiāng)村振興不能‘等靠要’,得靠大家一起拼!”孫德庚說。 時下的張莊村,白墻黛瓦的房屋錯落有致、梨園內的黃金梨長勢正旺、直播間內吆喝聲不斷……一幅“農業(yè)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”的鄉(xiāng)村振興新畫卷正徐徐展開。 ( 編輯:tln ) |
走在振興路上的張莊
來源: 發(fā)布日期:2025-05-19 打印
